新闻动态

危急关头,沉寂半晌的机枪突然响了起来,一举扭转了战局_敌人_华野_李金山

1947年2月下旬,莱芜战役进入了最为紧张的时刻。这场战役中,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,却在历史的洪流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,它成为了华野大军阻止敌军北逃的第一道屏障,也见证了战斗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抗争。

在此之前,华东野战军的两位指挥员陈毅和粟裕已经决定,要在莱芜周边围歼李仙洲集团的五万敌军。但此时,华东野战军的各个部队尚未完全到达预定位置,李仙洲集团却已敏锐地察觉到战局的变化,准备实施突围,向北逃窜,试图与淄博、吐丝口的敌军会合,并向济南撤退。

为了阻止敌人的逃脱,华野一纵司令员叶飞果断指示,第一师第一团应立刻赶到莱芜北面的山子后和北铺庄一线,牢牢封锁敌人的撤退路线。团里的指挥员接到命令后,迅速派遣第一营第一连占领北铺庄,并在村庄周边布置防线,要求士兵们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。

展开剩余74%

小洼庄,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,位于莱芜城北不到两里远的位置。虽然村子不大,但它却位于通往吐丝口的要道上,正好有一条公路从村中央穿过,这使得小洼庄在这场战斗中显得尤为重要。

2月21日清晨,敌人第73军第十五师师长亲自指挥了四个营的兵力,在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下,发动了猛烈的进攻,目标直指小洼庄。面对强敌的逼近,华野一连的连长李金山和战士们严阵以待,在南面的阵地上死守,英勇抵抗敌人的进攻。

敌军接连三次发起冲锋,却未能突破华野一连的防线,最终不得不暂时撤退。然而,李金山清楚,敌人依靠着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,绝不会轻易放弃。他迅速指示战士们加强防守,修复工事,为下一轮进攻做准备。

正当战士们加紧准备时,突然,一阵猛烈的炮火从侧翼传来,炸弹准确地落在了三排的阵地上,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天空,碎石和土块四处飞溅。敌人显然不满足于正面攻击,决定转向侧翼进行打击。炮火迅猛,几乎将阵地上的几棵松树全部削平。接着,大批敌人机枪手在炮火掩护下,向阵地发起了猛烈冲击。

三排长缪明清见状,毫不犹豫地带领八班冲向斜坡上的几座坟包,准备通过地形阻击敌人。然而,他刚刚冲出几步便中弹壮烈牺牲。八班长施宝林目睹队友牺牲,愤怒之下端起轻机枪猛烈扫射,敌人一个个倒下。但不幸的是,他也成为敌人集中火力的目标,最终身负重伤,机枪掉落。

就在一连机枪停火的瞬间,敌军再次发起了猛攻,呼啸着涌上了阵地。此时,二排长王开轩带领预备队赶到,迅速补位,支援阵地。李金山看到三排情况危急,立即指挥王开轩带队增援小高地。

王开轩急速跑上几步,抱起八班长施宝林留下的机枪,架在坟包上继续还击。然而,机枪刚打了两梭,便发生故障,突然停止了射击,眼看敌人就要攀上高地,战局愈加危险。李金山在绝望中高声喊道:“机枪!机枪不能停!”他奋力想冲出阵地去修复机枪,却被身旁的战士紧紧拉住。此时敌人的火力异常猛烈,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葬送性命。

就在此时,令所有人都震惊的一幕发生了。沉寂了片刻的机枪突然再次响起,那“哒哒哒”的声音穿破了敌人的进攻,带来了战局的转机。敌人突然如潮水般退却,战场上的喊杀声转为哀嚎,尸体堆积如山。华野一连的士兵们欢呼起来,终于击退了敌人。

李金山急忙跑向机枪旁,看到机枪旁躺着一名满身鲜血的战士,他的双腿已齐膝断裂。尽管身受重伤,这名战士依然顽强地爬过去修复了机枪,并成功重新扣动了扳机,最终帮助一连打赢了这场决定性的战斗。这名战士的名字叫吴凤寄,他用自己的生命,捍卫了阵地,改变了战局。

当天傍晚4点,团首长派来的通信员卢学林冒着枪林弹雨终于赶到小洼庄,通知一连完成了任务,可以撤出战斗。事后,李金山和战士们才知道,他们以仅仅一个连的兵力,成功地挡住了数倍敌人的轮番进攻,稳稳地守住了阵地,为华野最终歼灭敌军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为了表彰一连的英勇表现,华东野战军授予他们“人民功臣一连”的光荣称号,而吴凤寄、钱光则、欧阳龙等战士则被追记大功,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,成为一连所有战士永远铭记的荣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下一篇:没有了